西班牙方济会士在华传教史

一 :在山东省传教

崇贞十三年(1640)利克敦神父及道明会士范黎玉(JOANNES  BAPTISTA  MRALES)神父为中国礼仪问题奉命赴罗马请愿,路经澳门时,利神父受澳门政府所阻,未能赴欧,暂住澳门。顺治元年(1644)葡班两国宣布独立,利神父因属班国,遂离澳赴菲,在此接获教庭委任状,知已早于崇贞十六年(1643)4月薪20日,受委为方济会在华传教区之监牧主教。顺治六年(1649)7月十日率领三位同会神父前来福建安海,次年利氏留三位神父于安海,独自去山东济南传教,奠下了班藉方济会士在山东传教之基础。顺治八年(1651)菲岛省会长来信,命令利氏应返回福建工作,利士却见机行事,抗不从命反而请文都辣神父也来济南传教。顺治九年(1652)省会长又来信,催文都辣与毕兆贤(JOSEPHUS  CASANOVA)二位神父返回菲岛,利神父只让华神父回菲,仍留文神父在山东继续传教。康熙元年(1662)文神父去罗马,利氏独留山东。康熙三年(1664)杨光先教难起,利氏被捕,解往北京,再解往广州。此时在广州被软禁各修会神父共患难23位。这批遭软禁的神父于康熙六年(1667)12月台票18日至次年正月薪20日止,在广州城内集会商讨传教方针并讨论中国礼仪问题,最后23位神父签名通过各项议决案时,利氏与一道明会士神父,因不赞成敬孔祭祖之事拒绝签名,一年后,即康熙八年(1669)五月十三日逝世。

二:班籍方济会士之固定传教区    (1677——1790)

康熙十六年(1677)利安定与傅劳理二位神父由福建来山东,先泰安寻获昔日方济会所传之教友会口后,傅神父留此,利神父去济南开教,次年傅神父亦来济南,但不久调往澳门。利神父一人在此传教直至康熙十九年(1680)郭纳璧神父亦由福建来此。利郭二铎在此传教非常顺利,不久开创长清、济阳、益州,济宁等会口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利公升任省会长移居广广州,遂留郭神父一人负责山东教务,郭公传教心火颇大,不但在临时开创新会口,且于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在临清修建一圣亚纳堂,幸而先后有利安宁(亦名李怀仁)(EMMANUEL A BATPTISTA)与柯若瑟(JOSEPHUS A OSCA)二位神父到来,三人分区而治。据康熙二十八年(1689)统计教友已有千名,大圣堂四座,小圣堂五座。康熙三十年利神父在益州建一新圣堂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南怀仁神父(NICHAEL FERNANDEZ OLIVER))(与耶稣会之南怀仁中文姓名合同)来济南,在此传教达三十年之久,康熙三十五年(1696)卡述济神父(FRANCISCUS  A  CONCEPTIONE  A  CONSUEGRA)来济宁传教,据康熙三十九年(1700)统计山东教友已增6900名,可算是班籍方济会在山东传教之黄金时代。此后便因连续之大教难关系,神父先后被逐出境,乾隆八年(1743)米玛诺神父(EMMANUEL  A  CAPISTRANO)来此传教余年后死于济南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)郭玛米亚神父(MATTHIAS  CARCIA)来济南传教竟达三十四年之久,于乾隆五十五年(1790)十二月八日息劳归主。郭公去世时在济南有限2435名教友,班籍方济会士在山东之传教事业就此结束。

三:传信部方济会士

所谓传信部方济会士,是指直接全由传信指派的方济会士,而不受班藉方济会长过问者。这些传教士中,固然有班藉与葡藉者,但大多数为义藉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第一批传信部方济会士来华,其中最有名者为伊堂人(BERNARDINUS  DELLA  CHIESA)、余泛济(JOANNES  FRANCISCUS  NICOLAIS)叶宗贤(BASILIUS  BROLLO  A  GEMONA),先在广东传教,后在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传教,康熙二十八年(1689)伊堂人升任浙江首任代牧,兼管两湖川贵各区,驻在南京,康熙三十一年(1692)荣升为北京教区之第一任主教,当时中国除澳门外,只有北京与南京两主教区,北京教区包括蒙古、满州、河北与山东,伊主教于康熙四十一年(1701)到北京上任视事,因为不便在北京,而在山东临清修建主教公署。叶宗贤神父在山东传教十余年后,于康熙三十五年(1696)升任山陕教区之首任代牧,余泛济神父亦于康熙三年(1691)继罗文藻为南京教区之第一任主教,但康熙三十五年(1696)成立湖广教区时,余主教调任湖广教区之首任代牧。

四:北京教区中之方济会士(1701——1785)

伊主教在临清主持北京教务二十年之久,康熙六十一年(1722)病逝于临清,伊主教上任时,有四位传信部方济会士随来山东。主教先在南昌、武城各建一圣堂,后又在荏平、武定、恩县继续修建圣堂,伊主教病逝后,由康合之(CAROLUS  ORAI)副主教代理教务,直至三年后南京教区方济会士葡藉主教(EMMANUEL  DE  TORRES  COSTA  J、M、J、)兼管北京教区为止。康副主教逐于雍正二年(1724)离山东去河北海甸总铎区驻铎,每年皆来山东视察教务一次,雍正十二年(1734)为中国礼仪问题返回罗马。继康公在海甸以总铎身份维持教务者为布若望神父(JOANNES  ANTONIUS  BOUCHER),此时与布公在北京教区传教者,有五位传信部方济会士,分在山东之清河,广平、莒州,及河北之南皮、东光等处建堂传教。雍正十八年(1753)布公受圣为秦、晋教区李爱哲主教(EUGENIUS  PILOTI)之辅理主教。布主教后,由路耀翰神父(JOANNES  BAPTISTA  DE  LUCERA)以总铎身份,继续领导教务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金(经、梅)神父(VARIANUS  ZARALLI)来北京协助路公,经常与路公住于临清之赵家岭次年此村居民全体奉教,自动捐款建一座大堂。路副主教因患眼疾去平亦(阴)来山东,此时教友已增至三千多名。耶稣会解散后,河北省内之传教事务由方济会士接瓣,北京主教安若瑟(JOANNES  DAMASCENUS  SALUSTRI)委金神父为副主教。

乾隆四十九年(1784)山东教难又起,四位传信部方济会士逃往山西,途中被捕入狱,金副主教逃往北京,其余神父陆续被捕入狱,刚来山东传教一年之贝雅笃神父(HATHUS       BIAGINI)死于狱。乾隆五十年(1785)朝庭虽命令释放被囚神父,但不许回原地工作,或留居北京,或离华回国,大半被释放之神父皆回国,唯金副主教与伊客善神父(CRESCENTIANUS  CAVALLI),愿仍留北京协助北京主教汤士杰(ALEXANDER  DE GOUVEA),金公在西堂服务,伊公留主教座堂服务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金公升任秦晋代牧,不幸就职未满一年即逝世于潞安。伊神父亦于次年逝世于北京。从此结束了传信部方济会士在北京教区之传教事业。

五:山东代牧区(1839——1885)

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(1838——1839)教庭中国传教区划为十二个代牧区,山东代牧区于道光十九年(1839)由北京教区分出,首任代牧为罗类思(LUDOVICUS  MARIA  BESI),主教公署设于武城十二里庄,方济会士江类思神父(ALOISIUS  MOCCAGATTA)受委为新代牧区副主教。次年罗主教受命为江南教区署理主教,江副主教即负起维持山东教区重任,三年祝圣为辅理主教,道光二十九年(1849)罗主教辞职,江主教遂成为山东代牧区之第二任代牧。江主教尽速请来四位同会神父,但次年两位神父因病回国,白格路神父(CHERUBINUS  BIANCHERI)升为江西辅理主教,只余顾立爵神父(ELIGIUS  COSI)助江主教传教。幸而罗主教辞职回国时留有十二位华藉修生,其中七位先后晋铎,咸丰五年(1855)又有三位同会神父由欧来山东教区,但地方性教难,时有兴作,教友有被捕入狱者,神父亦有被捕入狱者,但咸丰十年(1860)北京条约订立,信仰自由,传教工作重新发展,不幸次年莫里纳(JOANNES  MARIA  MOLINA)被土匪打死,主教与副主教携带教区重要档案逃往天津,主教座堂及附近之教堂全被焚毁,教友丧亡不少,四位神父谨以性命免。土匪平息后,主教与艾士杰神父(GREGORIUS  GRASSI)返回济南,重整劫后之圣堂会口,但正式主教座堂是在光绪九年(1883)完成。江主教于咸丰十一年(1861)受委为山西教区署理主教,次年偕顾神父往山西视察,但主教兼管两教区颇觉费力,故教庭于同治四年升顾神父为辅理主教,与江主教分区而治。同治八年(1869)江主教正式受命为山西教区代牧,顾主教受委为山东教区代牧。光绪十一年(1885)山东分为南北两个教区。鲁南归圣言会,鲁北归方济会,三年后顾主教去世,此时山东共有教友16356名,大小圣堂120座,中西神父二十位。

六:鲁北代牧区(1885——1924)

顾主教去世后,李博明主教(BENIAMINUS   GEREMIA)继任为鲁北教区第二任代牧,上任后之次年即请方济会白衣修女来烟台。不幸因当时水旱两灾先后来临,有二百家教友逃往邻省,五座圣堂被水冲毁,六千多教友无衣无食,全靠主教设法维持,三年后,即光绪十四年(1888)主教去世。马天恩副主教(PETRUS  PAULUS  DE  MARCHI)继任为鲁北教区第三任代牧。马主教上任后曾划出六县交由法国方济会士负责,成立鲁东教区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)正是拳匪为祸初期,袁士凯巡抚,不赞成拳匪主张,力持反对态度,山东才免受大害,但为保护外侨生命,将全体外藉教友集中。拳匪乱后,马主教返回教区,二百多名教友被杀,一万多名教友逃散,因而一病不起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逝世。马主教去世后,荷兰藉方济会士申永福主教(EPHRAEM  GIESEN)继任为第四任代牧,申主教在位期间,教务正常发展,因享有拳匪后之传教自由,民国成立时,教区未受任何灾害,但民国四年,欧战发生,外来之经济援助断绝,教务大受影响,申主教随欧战之结束而病逝,至今仍竖立于洪家楼之主教座堂,即申主教在生时所建立。瑞明斡(ADALBERTUS  SCHMUCHER)继任代牧后,先设法清尝欧战期间所借之欠款,然后创建圣若瑟医院,成立方济传教善会,鼓励教友协助传教,民国十一年(1922)创办鲁北教区通讯杂志,民国十三年(1924)上海全国主教首次会议,改鲁北教区为济南教区。

七:济南代牧区(1924——1946)

教区改名后之第三年六月七日,瑞主教因病辞职去青岛休养,同年八月八日即息劳主怀,在其六年任内,增加教友1500名。瑞主教去世后,副主教海甘乐(DAMASCENUS  HERKENRATH)遂以署理主教名义负责教务。周村教区与临清教区即在海公署理期中,由济南教区划分成功。民国十八年(1929)海公辞职回国,杨恩莱(CYRILLUS  JARRE)主教正式继任为济南教区代牧,上任初期教务甚为发达,但七七事变后,因共匪借抗日之名义,游击于教区内,对教会施行各种迫害,且杀死谢福德神父(SYLVESTER  PADBERG),中西教士为避免无谓牺牲,奉主教命,全体返回济南市,作城内传教工作,效果颇大,因一年之中就有五千多人受洗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)为济南成立教区百年大庆,虽在战争期间,但仍扩大举行庆祝,并创办神职月刊,在战争期间,杨主教将中国民法译为拉丁文,又将圣教法典译成中文。抗战胜利后,中国圣统成立,济南教区升为总主教区。

八:济南总主教区

本教区位于鲁省西北部,共十五县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时,主教公署设于十二里庄,,同治二年(1863)迁来济南,民国三十五年(1946)四月十一日升为山东省总主教区,杨恩莱代牧随而升为首任总主教。民国三十八年(1949)共匪来到后,传教事业日走下坡,外藉神父陆续被逐离华,杨主教极立反对三自运动,因而于民国四十年(1951)被捕入狱,大受折磨,身体日衰,次年送往医院,不久即与世长辞。杨主教去世后,国藉会士平达观神父受委为署理主教,然不久亦被捕入狱中。此后教区情形如何,不得而知,唯知方海辰神父于民国四十五年(1956)六月四日死于狱中。据民国三十七年之统计(1948),教区有44000教友,大堂二十座,340座小堂,中西教士89位,其中方济会士64位。

九:烟台教区

本教区位于鲁东北部,共有七县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成立时原名鲁东教区,民国十三年(1924),由上海主教首次会议改为烟台教区,成立教区时之首任代牧为常明德(CAESARIUS  SCHANG)属法国圣类思会省方济会士。光绪二十年(1894)因朝鲜问题,日军进攻中国,烟台首当其冲,教务大受影响。拳匪乱时,有两县教友全被杀死。常主教于宣统三年逝世。继位代牧为罗汉光主教(ADODATUS  WITTNER)。罗主教在任期中,最值得留名史册之事,乃民国六年(1917)在来州西县村,兴建一座全球第一座奉献于耶稣君王的圣堂。民国二十年(1931)由烟台教区划出益都及威海卫两教区。罗主教于民国二十五年逝世后,继其位者为加拿大藉方济会士杜安坤主教(PROSPER  M、DURAND),时在民国二十七年(1938)八月二十八日,此时正值中日战争期间,教务没有多大进展。战争结束后,升格为圣统治之主教区,不幸共匪继之而来,教务逐成停顿之势,民国三十九年(1950)杜主教辞职回国,次年国藉方济会士宗怀谟受圣为烟台教区首任华藉主教,民国四十五年(1956)宗主教遭共匪监禁,至今情况不明。据民国三十七年统计(1848):教友为14000名,大小圣堂六十二座,中西神父二十七位,十一位为方济会士,后被逐出境,唯江世范神父(DIDACUS  ARCAND)于民国四十一年(1952)被共匪折磨而死。

十:周村教区

本教区位于鲁省中南部,共有十县,民国十八年(1929)由济南教区划出,最初为自治区,托美国方济会圣心会省负责,三年后升为监牧区,民国二十六年(1937)升为代牧区,同时将主教公署由张店迁至周村,民国三十五年(1946)中国圣统成立,再升格为主教区。杨光被主教(AMBROSIUS  PINGER)一连四级皆为首任。杨主教升代牧时曾返国受圣,回教区后因值中日战争期,教务无法顺利进展,尤其自太平洋战争暴发后,教务更受影响,因美藉神父全被子日军集中,教务暂时由国藉神父与济南教区之德藉神父维持。战事结束后,赤祸又来,杨主教避共匪逃往青岛,但于民国四十年(1951)被共匪逮捕入狱,五年后被逐离华,据民国三十七年(1848)统计教友为29200名,大小圣堂133座,中西神父二十六位,其中二十位为方济会士。美藉神父最后被逐出者,是曾任上海帐房总务魏克年(CURILUS  WAGNER)。

十一:威海监牧区

本教区位于鲁省东南部,有四县。民国二十年(1931)由烟台教区分出,托于法国方济会圣巴斯卦会省负责,先为自治区,第一任自治区首长为加拿大藉方济会士杜安申(PROSPERUS  DURAND),民国二十七年(1938)升格为监牧区,杜公亦升为监牧,六个月后,升烟台教区为代牧,遗缺由法藉方济会士路道宣主教(CAESARIUS  STERN)补升。路主教上任时虽正值战争期间,但仍设法传教,不幸共匪到后,传教工作,全部停顿。路主教于民国三十七年(1948)被逐出境,回国后辞职。甘霖神父(EDUARDUS  CABULIEL  QUINT)于民国三十九年(1950)一月七日受委为继任监牧,不久被捕下狱,后被逐出境,甘主教现来台湾新竹教区任杨梅总铎区总铎。据民国三十七年(1948)统计,教区有4000教友,大小圣堂十六座,中西教士九位,其中六位为方济会士。

十二:益都有监牧区

本教区与周村教区为邻,位于鲁省中南部,有十县。民国二十年(1931)由烟台教区划出,托于法国方济会圣笃宣修会省负责,首任监为卫国栋(VENANTIUS  CUICHARD)。卫主教于教区成立次年三月二日就职,五年后三月二日病逝于济南圣若瑟医院。狄嘉略神父(ALEXANER  DIGARD)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继任为监牧。不幸在新主教就职前十九天,傅玉璞神父(FRIEDERICUS  FOURRE)及三位方济会白衣修女,及四十四位教友被暗杀于昌乐本堂内,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期间,凶手不知是谁。红日之祸刚过,赤匪之祸又来,法藉神父全部被逐出境,只有一位国藉教区董若瑟在教区内维持教务。民国四十年(1951)狄主教辞职照准后,杨若瑟神父受委为第三任监牧。据民国三七年(1948)统计:教区有12000教友,,大小圣堂149座,中西神父二十六位,其中十一位为方济会士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简明天主教汉英字典

肖清和:在华耶稣会士中英文姓名对照表(部分)

续修四库全书目录